四川建立“双向增能”癌症科普模式,提升居民抗癌能力
10月26日,四川省肿瘤医院·四川省癌症防治中心“‘双向增能’癌症科普模式构建及应用示范”项目成果推广会在成都召开。红星新闻记者从主办方获悉,该推广会旨在与全省21个市州癌症防治中心携手,共同做好癌症防治科普工作,真正实现癌症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不断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
形势严峻
做好科普,是提升居民抗癌能力的有效途径
什么叫“双向增能”?其含义为,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增强科普能力,居民增强癌症预防知识和癌症应对能力。
《2018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四川省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22.45万,癌症是四川省居民第二大死因。四川省癌症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全省癌症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四川省癌症防治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四川省2018年居民癌症防治核心知晓率仅50.1%,大众不良生活习惯占比高,缺乏早期筛查意识;其次,癌症防治科普能力不高,基层机构癌症防治能力待提升,医务人员科普能力参差不齐,科普意识不足,缺乏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能力。
而做好科普,是提升居民抗癌能力的有效途径。2020年11月底,四川省癌症防治科普基地获批省级科普基地,作为四川省唯一的癌防科普基地,四川省癌症防治中心申请并实施了四川省科普培训项目“‘双向增能’癌症科普模式构建及应用示范”。
多学科跨界研究
实现科普知识精准化、个性化推送
目前,“‘双向增能’癌症科普模式构建及应用示范”项目已顺利结题,并获得验收专家的高度赞扬。四川省癌症防治中心项目负责人吴建林介绍了项目实施的总体情况:“该项目实施前进行了科普需求调研,并根据调查结果制定了项目实施方案,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科普队伍、开发了一批高质量科普产品、搭建起一个科普云平台,并开展多维度科普示范活动。”
据介绍,该项目通过对医疗卫生人员和居民进行定性访谈或问卷调查,分析出当前癌症科普存在的主要问题、居民偏好的科普形式和需要的科普内容。为此,四川省癌症防治中心进行了组建多学科跨界研究团队、搭建科普云平台等工作,推出了系列科普产品,包括8本科普图书、10部科普视频、1套科普课件和教案。
四川省肿瘤医院·四川省癌症防治中心搭建了肿瘤科普云平台,建立起肿瘤科普知识云端数据库,为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科普素材,为居民提供系统的癌症防治科普知识。利用推送算法等方法,科普云平台旨在“实现科普知识精准化、个性化推送”等目标。
科普页面
红星新闻记者王拓
编辑成序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