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卖粮难、没补贴……春耕中的这些问题,你遇到过吗?

时间 • 2025-07-29 18:58:19
农民
种植
水稻
春耕

目前,黑龙江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96.8%,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6.5%,全国领先。随着粮食市场化改革,农民“找市场”的意识越来越强,以销定产抓春耕,成为越来越多农民的新选择,很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由原来的单一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复合型,甚至纯粹的经营型转变。

春暖花开,《聚焦三农》“春耕周记”摄制组奔赴粮食主产区黑龙江、河南两地,记者周玉探访春耕生产进展,拜访老朋友,走进合作社,实地了解2019年种植三大粮食作物小麦、水稻、玉米的种植意向、种植成本、遇到的困难、倾听种粮农民的心声。用镜头记录下黑龙江广大农民勤耕耘的场景。

黑龙江春耕现旱情

40岁的付鹏飞是当地的种粮大户,2013年他们合作社有三万亩水田地,六年的时间,他成立了水稻专业联合社,水田面积增加到十二万亩,黑龙江土地租金并不便宜,付鹏飞他们十二万亩水稻田租金多少钱呢?

付鹏飞说,今年流转土地便宜了。2018年这个时间段,一亩地得达到800多元将近900元,今年就达到500元600元一亩,甚至有的300多元一亩。

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来,有的年轻人在家都不愿意种地,全出去打工了,到南方了,两口人一年能拿回来十几万元。特别像今年粮食掉价。前些年种粮食挺赚钱,有补贴有保护价农民积极性高。近些年,年轻人看种粮不赚钱,一家出去打工,他们就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经营。

俗话说,“春怕旱、秋怕涝”,付鹏飞说,2018年冬天他们通河只下了一场中雪还没存住,2019年回暖也较往年偏早,所以春耕就提前一周多的时间。那么,这么旱的地,用什么水种水稻呢?

原来,在这些棚里,现在灌床用的水全是井水、地下水。大田里用的全是松花江水灌溉。这是一条主干渠11公里,支渠79公里的水利工程,也是国内高寒地区大型的引水渡槽工程。通河县总耕地面积220万亩,其中水田160万亩。春耕时节需要大量的水源,多亏政府投资建设的这条灌溉渠,给他们合作联社十二万亩解决了用水的大问题。不仅提升稻米的品质,还能增加出米率。

五常春耕现卖粮难

距离通河300多公里外的五常市是稻米之乡,眼下也是一片忙碌,2013年一个五常的女大学生打电话来,希望能帮他们村卖大米,记者赶到五常报道了农民卖粮难,几天功夫几百吨的稻谷销售一空,这个女大学生叫李玉花,她也因此出名了,李玉花大学毕业回家乡务农,在村里当村干部,后来成立水稻专业合作社,七年过去了,李玉花现在干什么呢?

李玉花说,一些新加入合作社的农户因为去年的稻谷至今没卖出去,他们连续三天,一大早就来到办公室,让李玉花想办法卖粮。可是,这都春耕了,去年秋天的稻谷为什么卖不出去呢?没有人要的稻谷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呢?

调查发现,稻谷的品质没有任何问题,五常市有好几百家米业,守着三四百家的米业。然后,老百姓的稻谷卖不出去。这样卖不出去,农民拿不到钱不说,保存也成了大问题。村民们告诉记者,这些滞销的粮食,两三天就得找地方晾晒,否则,天气回暖发霉的话,就更不值钱了。

那么,这种奇怪的现象究竟是为啥?为什么这么好的稻花香却没人愿意收呢?李玉花说,她觉得稻子今年难卖,米业都去收吉林省那边的稻花香去了,我们本地的真正的稻花香还是没人收,但是具体什么价格,怎么运作的她也不是很清楚。

五常农民春耕时节卖秋粮的事,我们也将继续关注。

绥化种粮大户无补贴

黑龙江耕地面积广阔,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大豆,绥化市是玉米主产区,五年前记者采访报道种粮大户叫陈海滨,他家承包七百多亩农田,种植玉米干劲十足,如今他在忙什么呢?

曾经的玉米种植大户,如今把四十多垧地全部改成了水稻。其中有啥原因呢?原来,早在2016年,水稻保护价格在1.5元/斤,多少还能挣点钱。于是就全部都改成种植水稻了。追逐利润是每一个经营者的根本,农民种粮看两头,一个看补贴,一个是看市场价格。陈海滨说,现在种水稻有保护价没有补贴,他又在犹豫今年要不要把水稻田改是种玉米。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专门采访了专家。原来,早在2017年国家有关部门就发出通知,就是不让旱改水。但是黑龙江出现了地方政府鼓励农民旱改水的情况,自然就没有了补贴。当下,最主要的是想要稳定玉米种植面积,不能让玉米的种植面积再减下去了。

让市场末梢通联到千家万户

在黑龙江备春耕调查发现的问题,是个别案例,还是普遍现象?我们也将持续关注。

黑龙江是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比较高的省份,从调查来看,这里的农业生产也还有很多薄弱环节,五六年前卖粮难,五六年后依然不知道种什么。中央已经确定,农业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农村要优先发展,重在哪里?优先什么?首先就是要为农民提供最基础、最急需的服务,比如说为农民提供最基本的市场行情指导,将市场体系的末梢通联到每家每户,让农民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知道种什么,种出来的东西能卖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