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开幕式为何选择这些山里娃唱歌?背后的故事让人泪目
2月4日晚
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上
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
身穿虎头衣、脚踩虎头鞋
献唱《奥林匹克圣歌》
不少网友称他们为
“虎头虎脑可可爱爱合唱团”
00:18
这支合唱团名叫
“马兰花合唱团”
来自太行山深处的
河北省阜平县马兰村
那么
冬奥会开幕式
为何会选择这些“山里娃”?
又为何会选择这个地区呢?
“大山里的孩子”站上了世界舞台
这44个孩子来自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镇的五所乡村小学,是真正的“大山里的孩子”。他们中年龄最大的11周岁,最小的只有5岁,开幕式上的亮相也是他们人生中第一次登上正式的表演舞台。
领队老师刘凯告诉记者,这个合唱团其实才刚刚组建3个多月,虽然学校里平时安排了音乐课,但开幕式表演要求高,在无伴奏的情况下,用希腊语演唱《奥林匹克圣歌》更难,孩子们没有专业的声乐基础,起初有些担心达不到要求。
为了让孩子们的歌唱水平在短时间内得到高效提升,他们从2021年10月开始半封闭式集中培训,孩子们每天进行5小时的高强度合唱训练。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孩子们进步很快,短时间内就得到了冬奥组委的认可。
演出结束后,孩子们获得很多网友的点赞。
背后离不开一位可敬的老人
冬奥开幕式为何会选择这些“山里娃”?这一切离不开一位老人18年来的付出,她的名字叫邓小岚,是邓拓的女儿。她和马兰村的故事,要从七十多年前说起。
河北省阜平县是太行山革命老区,曾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阜平县里的马兰村,像花一样的名字,是一个有着700多户、2000多口人的小山村。这个村位于阜平县城南庄镇西部深山区,由22个小自然村组成。2020年,阜平全县脱贫,如今也跟全国人民一起,走在创造更美好生活的道路上。
而马兰村曾是《晋察冀日报》社旧址所在地,也是第一部《毛泽东选集》诞生地。
1943年底,日寇对太行山区进行了“大扫荡”,在马兰村制造了“马兰惨案”。日军冲进马兰村时,逼问乡亲们报社人员和印刷机的下落,19名乡亲为掩护报社同志惨遭杀害。
在《晋察冀日报》这支队伍里,邓拓既是报社社长、主编,又是战斗指挥员,经常一面带领大家坚持办报,一面指挥大家同日军进行战斗。在邓拓的带领下,《晋察冀日报》坚持每天出报,创下了中国新闻史上的奇迹。
1944年,为了系统地宣传毛泽东思想,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决定由晋察冀日报社编辑出版《毛泽东选集》,邓拓担任主编。《毛泽东选集》是在阜平县一个仅有十几户人家的山村排印的。选集从5月开排,7月出书,9月出齐五卷,全部印刷修订完毕,送到读者手中,只用了半年时间。
这段往事让邓小岚深刻记于心中,她说:
缘于个人身世、父辈情结及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我一直把马兰村视为“第二故乡”。
邓小岚在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义务支教(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委宣传部供图)。
随父母到北京生活后,邓小岚仍对这片土地念念不忘,2003年,清明节退休后的邓小岚和《晋察冀日报》社的老人们一起来到马兰村给烈士扫墓,看到这个小山村依然是破旧的村舍。路上,邓小岚碰巧遇见了一群在扫墓的孩子,但她发现,马兰村的小孩连一首歌都不会唱。邓小岚定下了扎根马兰的决心,她说:
我一定要为乡亲们做点事,当年马兰村的乡亲们为了报社献出了19个鲜活的生命啊!
用音乐播撒美的种子
马兰歌声“唱”进冬奥
邓小岚说,马兰村的孩子们没体会过音乐的乐趣,没有歌声的童年是苍白的。
邓小岚刚开始到马兰小学教音乐课时,简陋的学校只有4间危房。为了建音乐教室,她不仅拿出自己的退休金,而且动员北京的弟弟、妹妹一块儿捐钱共凑了4万元钱,在村里盖了7间校舍。
后来,邓小岚又四处“化缘”,将亲友家闲置的乐器要过来,并寻求相关部门支持帮助,陆续置办了架子鼓、电子琴、钢琴、长笛、黑管等乐器。村里人没人会这些乐器,邓小岚就手把手地教孩子们。
功夫不负有心人,音乐唤醒了这个沉睡的小山村。经过邓小岚悉心指导,孩子们已能够演奏复杂乐曲,唱功也明显提高。
音乐不仅带给马兰村的孩子们快乐,更给他们插上了梦的翅膀。2006年,邓小岚成立马兰小乐队,带领孩子们到北京、上海、浙江等地演出,让他们走出大山,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2013年,70岁的邓小岚发起“马兰儿童音乐节”。
2015年,邓小岚亲自设计,自筹资金,把小学校旁边的荒土坡打造成一座三层“音乐城堡”。
18年来,邓小岚从北京往返马兰村的行程超过20万公里,大约能绕地球赤道5圈。“山里孩子们最渴望的是什么?是大山外面的精彩世界。”邓小岚说,她真切地看到,音乐让山里的孩子们更乐观、更自信了。
音乐成了马兰村的一张名片,邓小岚用音乐改变了一座村庄。2月4日,乐队的孩子们走向了更大的舞台,他们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用希腊语向世界献唱了一曲《奥林匹克圣歌》。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在接受采访时说:
中国的孩子、山区的孩子跟过去不一样了。山区的孩子用希腊语演唱《奥林匹克圣歌》,这说明了一切。这样的一种方式,很独特。
04:01
近年来,得益于邓小岚的努力,社会各界对马兰村高度关注。在阜平县委、县政府大力扶持下,随着惠农扶贫政策的落实,马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走进马兰村,只见村南一座新落成的灰色圆形舞台背靠青山,碧水环绕,远远望去犹如一轮明月挂在天空。这是由邓小岚筹资新建成的月亮舞台。今后,马兰儿童音乐节有了真正的舞台。
音乐改变了孩子们的人生
孩子们回馈给世界美好的歌声
泥土的芳香
终于登上了更大的舞台
来源|央视新闻、新华社、新华每日电讯、观察者网
编辑|仪修稷
主编|蒋琳
监审|钟倩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遇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