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想通了,工作就顺了

时间 • 2025-07-30 05:08:25
永远
工作
一个

阡陌的述说2022.03.25阡陌的述说2022.03.25

13:56未知来源

播放

美国有位人称“佛商”的商业奇才,叫麦克尔·罗奇格西。

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后,他曾前往印度潜心钻研佛学。

获佛学博士学位后,麦克尔还想继续研究佛理,师父却鼓励他回国工作。

师父说:“忙碌的办公室才是真正的生活,也是检验你这些年学习成果的最佳地方。”

如果说人生是一场修行,真正的修炼不在山上,不在庙里,而在生活之中。

人这一生,就像是一场修行,修的就是一颗心。

心柔顺了,一切就完美了;心清净了,处境就美好了;心快乐了,人生就幸福了。

人生,修好了,便是繁花似锦,美丽风景;未修好,便是残垣断壁,不堪一击。

要修好这一生,靠担当,也靠胸襟。遇事不退缩,凡事不勉强,得意时淡然处之,失意时坦然一些,便能修好这一生。

Vol.1

戒掉玻璃心和无用情绪

老家一个堂弟刚入职那年,曾深夜打电话向我倒苦水。

原来他刚失恋,又碰上了难缠的客户,就忍不住和对方大吵了一架。

于是主管给了他两个选择:要么上门道歉,要么立马走人。

“他先欺负人,为什么我道歉?不干了还不行吗!”

愤怒不已的他,在电话那头一连抱怨了半个多小时。

等他情绪平静下来后,我就给他讲了以前我在报社工作时遇到的事。

第一件事发生在我工作的第3年。

一个我带的新记者,没经过我审核就发稿了,结果出了点问题。

主任当着所有人的面,劈头盖脸地骂了我40多分钟。

那天我绕着单位附近的湖跑了整整5圈。

以后,凡是经手的稿件,我都要检查两遍以上,一个字一个标点地校对。

第二件事,是我刚做主编那会儿,有一回因为临时撤稿开了天窗。

当时整个办公室都急得团团转,我赶紧想出一个主题,联系了资深作者,请人家马上撰写。

于是大家忙着校对、排版,凌晨才顺利交付印刷。

许多年过去了,我回想起这两件事,依然感慨很深。

你说我委屈吗?当然,毋庸置疑的事。

新记者没经验,工作上的失误,为什么要让我背锅?

你说我着急吗?当然,谁遇到了都会乱了阵脚。

要知道,开天窗对于我们报刊,那是绝对不能允许的。

但你我再清楚不过,即便再委屈、再着急都没有用。

我要做的,就是把眼前的事处理好。更主要的,用成绩来证明自己。

后来,我就把毕业时老师送我的话送给了弟弟:

“在职场,要戒掉你的玻璃心和那些无用的情绪。把活儿做完,把事情做好,才是一个职场人的基本素养。”

没有一份工作不委屈,没有谁做得比谁容易。

Vol.2

阻碍我们的是心境

不知你有没有发现,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人。

整天不是抱怨老板奇葩、同事不好相处、自己怀才不遇,就是觉得工作太难、破事太多、行业前景太差......

日常各种吐槽,自己的水平却一直原地踏步。

很多时候,阻碍我们把事情做好的,不是能力,而是心境。

而在人生这场修行中,如果碰上工作中经历了艰难磨砺,你也会变得愈发坚强;经历了失去工作的痛苦,才会更加珍惜之前的不易……

人生,就是这般,经历了,才明白所拥有的一切是多么的重要和美好。

把工作当工作,看到的永远都是鸡毛蒜皮的问题。

曾经认识有这么一位领导。

是永远优雅、干练的职业女性。

不管她人在哪里,只要手机一响,立刻就能进入工作状态,小到文档的行间距,大到手头的项目,都能做得一丝不苟。

也不管多难缠的客户、多棘手的工作,她都能应付自如。

我曾经问她:“您是有多热爱这份工作,才能做得这么极致?”

领导的回答记忆犹新:“无所谓热爱不热爱,只要是你的工作,没理由不做好。”

日本知名保险公司创始人岩濑大辅,毕业后曾先后任职多家知名咨询公司和风投机构,最后选择了创业。

回顾自己多年的职场生涯,他曾总结出一套“工作三原则”:

自己的工作务必要按时完成,不要理会需要做50分还是80分;

任何岗位都要努力加入自己的附加值;一个挑剔和严厉的上司会让你学到很多东西。

那些能在工作上做得出彩的,永远只有一种人:

他们把工作当修行,他们是遇山开路、逢水搭桥、越挫越勇、永远死磕的人。

我们工作不一定是自己热爱的,手头的活也不可能永远都擅长。

记住,职场的规则是:你懒了、怕了、懈怠了,自会有不怕苦不认怂的人顶上。

抱怨不如改变,焦虑不如行动。

碰到刁钻的客户和严苛的上司,是好事。他们是你工作中的拦路虎,也是你成长中的贵人。

Vol.3

旅途中的点滴

最后,再讲一个在《把工作做到位》里读到的故事。

三个名校毕业生,通过校招同时进入一家快消公司做管培生。

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一腔雄心壮志,正是渴望做出一番事业的年纪。

但他们却被安排到了最基层的岗位,每天不是去门店帮忙理货,就是干些打杂的活儿。

第一个人从开始就有诸多不满,觉得公司没有眼光,大材小用。

于是每天都溜到仓库偷懒玩手机,干活的时候能出三分力,绝不出五分。

第二个人倒是啥都不想,每天领导交代啥就做啥,到点就打卡下班。

而第三个人则干劲十足,每天一早就到店,晚上还会回公司加班。

另外两个人都笑他太憨了:“这些低技术含量的工作干得再好也没用,熬完两年轮岗期就行了。”

他无视这些调侃,依旧勤勤恳恳,每天睡前还会恶补一会儿行业知识。

轮岗结束后,公司进行业务调整,第一个人毫无疑问被裁员了。

第二个人,依旧是个基层员工

而第三个人因为业务能力突出,被安排接任了刚刚离职的主管职务。

这些年来,我一直很认同一句话:

“很多人成不了大气候,不是能力不行、机会不够,而是过早地选择了安逸,停止了奔跑。”

职场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主角,一种是龙套。

很多时候,龙套这个角色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在心里淘汰了自己。

把工作当成贩卖时间,一辈子也就是个撞钟的和尚、沉默的螺丝钉。

把工作当修行的人,只会永远学习,永远进步,永远深耕。

Vol.4

工作不是游乐园,而是试炼场

知乎上有个问题:“有哪些值得收藏的职场忠告?”

点赞最高的一则回答是:“永远记住,工作不是游乐园,而是试炼场。”

工作就是一场修行,那些遇到的人和事,都是来渡你的。

当你想通了,不在工作中自我内耗,工作自然就顺了。

你现在要做的,就是遇事修性,遇人修心。

别忘了,当你觉得很累很苦的时候,同样也是你成长最快的时候。

点个“在看”,熬过去再回头,别人依旧是别人,你却不是过去的那个自己了。

欢迎向《阡陌的述说》栏目投稿

注:稿件一经采用,将视质量给予稿费100元-150元;字数以1000-1500字为宜;请以电子版形式发送至邮箱jjsn2207@126.com,并注明作者姓名及联系方式。

点击图片可进入

“喜马拉雅FM”-“阡陌的述说”栏目

来源|读者

主播|梁新建编辑|李滟

责编|康轩山主编|蒋琳

监审|钟倩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遇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