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委员建议:为通勤距离较长的来蓉应届生提供一年通勤免票权益
人社部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1158万人,四川预计达63万人。成都市作为中国西部重要的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吸引了大量的青年人才聚集。在城市化汹涌浪潮下,青年人在城市的安居问题日益凸显,城市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不可避免地成了他们选择落户、就业、发展的风向标。
“在毕业人数多、就业压力大的背景下,如何做好这批青年的城市服务、解决好这批青年的实际问题?这是成都作为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需要面对的现实,更是成都高质量全域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成都市政协委员、四川省天府峨眉计划专家、双城经济圈公共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占梦来在此次市两会上准备了一份《让青年宜居更有感助力成都成为现象级青年梦想之城》的建议。
占梦来希望,围绕来蓉留蓉应届毕业生这个核心对象,“力图推动出台更多以应届毕业青年为主要对象的普惠性、标志性政策,助力成都成为现象级的青年梦想之城。”
▲占梦来
政协委员调研
筹建与实际配租存在矛盾租赁补贴覆盖面不足
“目前,成都市通过人才公寓优惠租售、企业自建人才公寓、保障性租赁住房优惠租赁、发放租赁补贴、给予商品住房购房支持5种不同政策方式,为不同层次和类别的青年提供了住房保障。青年人才驿站则有针对性地为外地来蓉求职应聘的青年大学生提供短期住宿。”占梦来表示。
但是,占梦来调研发现,还是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
▲占梦来参与成都高新区调研活动
一是保障性租赁住房阶段性供需矛盾突出,政策获得感低。“目前实际筹建了16万套(间),实际配租仅2.2万余套,筹建的时间周期问题,导致远期规划满足不了现实,形成较大的阶段性供需矛盾,使得青年实际感受不明显。”占梦来表示。
二是租赁补贴面向公共服务领域,政策覆盖面低。“成都市当前的租赁补贴核心针对在公共服务行业和产业功能区从业的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高校毕业生、取得相应职业技术资格和职称的产业骨干人才等,严格的限制条件屏蔽了一大批有需求的普通毕业青年。”占梦来发现,“(这就)导致了青年宜居政策的普惠性不强,无法覆盖更广泛的青年人群。”调研组投放的300份问卷调查显示,79.6%的应届毕业生青年“不了解政策”或者“了解但并不清楚”,政策普及度较低。
三是企业公积金缴纳不规范,政策实现度低。“在调研中,成都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为了降低用人成本,给青年员工缴纳的公积金不规范。这不仅直接影响了青年的住房保障权益,也导致青年住房从租赁需求到购买需求的衔接不畅,更让青年在享受现有住房保障政策方面失去一部分实施基础。”占梦来表示。
此外,成都设置的26家累计拥有800余个床位的青年人才驿站,地理位置优越,服务设施完善,房间条件堪比一般酒店。但也存在入住标准高、入住时间短、热门区域入住难度大等问题。
政协委员建议
给通勤较长的应届青年提供通勤免票权益对青年新购房给予契税减免
占梦来调研中发现,年轻人租房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通勤时间,占梦来建议根据通勤时间来解决年轻人租房痛点。“刚进入职场的应届毕业青年收入有限,租房子往往比较偏,通勤时间较长。从这一痛点出发,一是可以为通勤距离较长的来蓉应届青年提供一年的公交地铁免票权益(蓉漂通勤卡),在一年内享受免费乘坐公交车和地铁的权益,每个月可以为来蓉应届青年节省200元左右的公共交通成本,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青年在通勤成本上的压力。二是针对来蓉应届青年的不同职业发展阶段,对其租赁保障性住房按年实现梯度打折计价。”
占梦来在调研中还发现,除了保障性租赁住房,青年人群对于购房也有着较高的意愿和需求。他建议,考虑青年前期的租赁需求,将租赁补贴扩大到毕业一年内、年收入低于5万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同时,在青年新购商品房时,给予契税减免,“按照目前的市价,也可以为青年购房降低2-3万成本。”
此外,还可以强化企业用人方主体责任、分阶段放宽青年驿站入住的学历标准等,提升青年在城市生活中的舒适度和幸福感,也能让青年感受到政策的温度。
红星新闻记者颜雪受访者供图
编辑成序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