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武侯区探索政务服务“增值化+智能化”双轮驱动,政务改革让企业办事更高效、发展更安心

时间 • 2025-08-12 07:01:12
企业
服务

8月4日,成都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深化“有需必应、无事不扰”营商环境品牌建设新闻发布会。

红星新闻记者现场了解到,去年10月,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围绕产业生态开展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试点工作方案》,明确以微波射频为主要试点产业,在完善基本政务服务基础上,叠加精准、个性、衍生等服务,加快推进建圈强链。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黄谷介绍说,武侯区随即展开探索,以“立园满园”为牵引,从服务流程、要素配置、服务模式三方面着力,加快打造“投资到武侯、万事不用愁”的政务服务新标杆。针对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试点探索、本地化的人工智能服务,武侯区做了诸多尝试。

聚焦产业生态

打造“物超所值”的政务服务

据了解,武侯区作为全省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试点区域之一,在精准满足企业需求方面,做了以下几点探索,帮助企业降成本、增效益,让企业觉得“物有所值”。

一是审批服务更简更快。原本一个工程项目从立项到开工需跑140多个环节、提交130余份材料,如今通过流程再造,17个部门的37项审批事项被整合为“规划许可、开工建设、辅线事项、竣工验收”四大类“一件事”,企业在项目专窗就可“一站式”办理。环节压缩50%、材料减少30%。此外,建立“容缺受理”机制,针对63类材料实行“先办后补”,打破“因章退件”困局,提高审批效率与服务温度。

二是要素供给更精准高效。在政策、科创和金融三方面提供支撑:对标最高标准出台80条产业政策,每年安排财政资金近7亿元用于扶持企业,今年已兑付两批次、2.5亿元;整合川大等高校院所资源,组建全市首个微波射频产业科创联盟,打造各类创新平台300余个,带动技术合同成交额和“四上”企业研发投入分别增长10%、13%;设立诸葛资本公司,联动30余家金融机构推出“微波贷”“科创贷”等金融产品,今年以来累计为2100余家企业提供超38亿元的融资支持。

三是企业服务更贴身专业。创新“园区事园区办”机制,在“1+2”产业园服务中心基础上,建立园区特色服务清单,将46项高频政务服务下沉园区;引入60余家服务商,为企业提供人才引进、投资融资等10大类85项增值服务;实施“管家+首席+专员”联动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代办、陪办、上门办等个性化服务。2025年上半年,武侯区新增注册企业1.25万家,居中心五区第1,引进重点企业85家,同比增长174%。

本地化“AI+政务”系统上线

打通智能服务“最后一公里”

面对“AI+政务服务”的发展趋势,武侯区同样走在前列。记者现场了解到,通过本地化部署的人工智能平台,武侯区政务服务系统从“被动反应”迈向“主动感知”,从“流程驱动”转向“智能协同”。

第一,构建企业“数字画像”,打通服务入口。目前武侯拥有各类企业23万余家、占全市的近1/10,武侯为全区企业建立了“一企一码”数字身份证,涵盖行业类型、经营许可、证照到期等全量信息。结合证照临期提醒系统,可提前短信、电话通知企业办理换证,避免“忘记换证”影响经营。

第二,构建“区—街—社”三级服务网络,延伸服务触角。武侯自研智能政务终端,支持企业登记、社保办理、证照打印等17类事项的自助操作,服务超130万人次。依托DeepSeek本地部署平台,推动“区块链+政务”建设,实现337万份材料“链上共享”,49个跨部门事项“链上融合”,大幅减少材料重复提交。

第三,利用大数据精准服务企业发展。通过企业信息数据库绘制产业地图、建立“白名单”机制,支持稳企助企工作。如一家具备“智改数转”能力的高新企业,因缺乏市场渠道长年“养在深闺”,经政务数据匹配,被推荐为中国电信合作伙伴,顺利进入市场。

据悉,武侯区下一步还将以国务院印发的《政务数据共享条例》为契机,加快推进部门间政务数据的安全有序高效共享利用,进一步提升政府数字化治理能力和政务服务效能,为群众和企业提供更便捷、更智能的政务服务体验。

红星新闻记者昌娟实习生郑宇昂

编辑成序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